5月25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县镇水务分会主办的县镇民营供水企业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座谈会在河南兰考召开。
来自河南省、广东省、湖南省、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安徽省的20家民营企业水司领导参加会议。
县镇水务分会会长谢社平、常务副会长陈如意和滕树山、副会长赵波和陈同军、副秘书长韩喜凤等领导参加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经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第一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治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政策。
目前、在我们的县镇供排水企业中,民营企业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贯彻即将实施的民营企业促进法,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结合我们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专门召开了此次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民营企业促进法,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谢社平会长在做主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县镇供水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县镇区域。企业规模差异显著,部分企业历经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能够承担较大区域的供水业务;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较小范围的乡镇或村庄。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县镇供水民营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企业规模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县镇供水民营企业运营模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 BOT(建设 - 运营 - 移交)、TOT(转让 - 运营 - 移交)等模式。部分企业通过与政府合作,深度参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在保障供水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服务能力上,多数企业能够满足县镇居民基本的用水需求,部分先进企业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供水数据实时监测、水费智能收缴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在水质监测、供水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不足,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县镇供水民营企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层面,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动了管材生产、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在社会层面,保障了县镇居民的用水安全,显著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为地方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一些企业积极投身地方公益事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压力依旧突出。县镇供水民营企业在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和维护方面资金需求巨大,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面临贷款额度低、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甚至因资金紧张而难以正常经营,资金压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供水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人才短缺问题严峻:供水行业对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迫切,但受县镇地区地理位置、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区域内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人员,这导致在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水质深度处理等方面进展缓慢。三是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县镇供水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企业为获取业务不择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存在资源浪费、管理低效等问题,市场准入壁垒也阻碍了公平竞争,导致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政策执行效果欠佳: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对政策落实不及时,政策执行存在反应迟缓等问题,民营企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难以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政策支持效果大打折扣。五是企业自身建设不足:部分民营水务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透明,成本控制能力弱;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岗位设置不合理,员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薄弱,过于依赖传统的供水模式和技术,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理念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不足,在节水技术推广、污水处理回用等领域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实践。此外,企业风险防控意识淡薄,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运营风险等应对能力有限,在市场波动、政策调整时,抗风险能力弱,容易陷入经营困境。六是企业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县镇水务民营企业忽视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缺乏系统的宣传策略。在企业技术优势、服务特色、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宣传不足,导致企业在当地知名度低,难以获得居民信任,也不利于吸引潜在合作伙伴与投资,限制了企业市场拓展和长期发展。七是与政府部门沟通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仅在遇到问题时才被动联系政府。对政府政策、规划的了解滞后,无法及时将企业发展需求、面临困难反馈给政府,导致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借助政府资源实现更好发展,错失政策扶持与项目合作机会。
展望未来,谢社平会长希望民营供水企业要借《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机遇,努力进取,主动作为。第一,争取资金支持与保障:政府相关部门需尽快出台专项融资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简化融资审批流程,建立 “绿色通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企业在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和维护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第二,人才引育与协同:政府出台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保障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第三市场规范与净化:相关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完善行业标准和竞争规则,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企业在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给予加分奖励,对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和惩戒,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净化市场竞争环境。第四政策落实与优化:政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建立政策落实监督小组,定期评估政策执行情况,针对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问题,及时优化调整,确保民营企业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充分发挥政策效能。第五企业提升与创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专业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数据透明化,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设置岗位,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股权激励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研发,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节水技术、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针对市场、政策、运营等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风险演练,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第六政企联动与行业协同:企业主动参与地方供水规划编制,每季度与政府部门开展一次座谈会,及时反馈企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政策导向。与环保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申报污水处理项目;与管材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保障管材质量与供应稳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发智慧供水管理系统,通过行业联动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为了高质量的办好此次座谈会,专门邀请了三位法学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进行了权威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军老师,以"《民营经济促进法》背景下的民营企业刑事风险”为题,进行了讲解。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晓亮老师,以“刑法修正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的影响”为题,进行了讲解。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书鸿老师,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规范框架”为题,进行了讲解。
县镇水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润平主持会议。
根据各自企业的不同情况,结合专家老师的讲解,企业经营者和法学专家,与会代表们相互之间,围绕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探讨。
通过座谈,我们的县镇水务分会的会员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确实感受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县镇水务分会将以此次会议的探讨意见为参考和依据,持续关注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县镇供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后,与会代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更加牢固了“优质服务保供水,企业发展促民生”的坚定信念。